2007年8月13日《文汇报》一篇题为《上海水产大学学生调研住宅小区发现喷泉、水池也成污染隐患——小区水景岂能只建不养》的报道,报道了我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调研住宅小区景观水体的情况。其全文如下: 上海水产大学学生调研住宅小区发现喷泉、水池也成污染隐患 观赏鱼死亡频繁、蚊虫大量孳生、鹅卵石上布满青苔、水面上漂浮着油污状物质……美化小区环境的喷泉、水池竟然成为污染隐患?上海水产大学学生最近对沪上一些小区水景调研后发现,换水、维护的频率直接影响水景的水质,专家指出,“小区水景不能只建不养。”
——小区水景岂能只建不养
有些小区从不换水
上海水产大学学生在对沪上水景小区调查、取样、分析、比较之后发现,水体景观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而这与换水频率息息相关。两个月换一次水的小区水质较好,但是有些小区长期不换水甚至从未换过水,污染问题严重。比如,某小区的水景因为藻类含量太高,导致水体发绿,透明度降低。还有一些小区中,氮、磷等营养物大量进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使得水中藻类等浮游生物旺盛增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得水体颜色混浊,散发不良气味,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可能会给居民健康带来一定危害。
别让水景成污染源
上海水产大学水域景观生态专家王丽卿分析指出,住宅小区景观水体常为封闭性水域,水流动性差,水域面积较小,水位通常小于1.5米,水域底质多为硬底,水体自净能力差,常为绿化浇灌、施肥以及雨水冲刷的受纳水体,易受污染。更重要的是,开发商以水景吸引客户,但却不注意维护,有的甚至从不对景观水体进行换水,产生了种种污染隐患。“本来是保证幽雅自然环境的水景却成为污染源,这与居民的愿望就背道而驰了。”
专家支招治理水景
如何保持住宅小区内景观水体的应有功能?王丽卿最近也频频接到一些小区的求助电话,希望帮助修缮一些已经变质的水体景观。她表示,由于不同住宅小区景观水体的水域面积、水体深度以及景观要素配置的不同,水处理的方式也大不相同。“原位水处理”是在景观水体中,人为营建水生动植物或微生物的食物网结构,采用生物净化的方法进行生态水处理;“易位水处理”则是通过水泵等动力设施提升景观水池中的水体至水处理器或流经人工湿地,进行物理、生化、生物等过程,实行水质净化。
专家指出,对于构筑美丽水景更重要的是,从设计开始就要考虑水质的净化处理和保持问题。如果硬底质,可设计水面标高不同的流动性间歇性水景池,此外,在水景池边上种植阔叶大树,繁茂的枝叶可阻挡强烈光照,抑制藻类生长,并可降低水温。“综合集成目前的水环境和水处理方面的科技水平,住宅小区内的景观水体的水质净化完全能够做到,这要求开发商、物业在水景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中请专业人员参与,小区业主在休闲享受的同时,也应注意保护水环境。”
(摘自文汇报 记者 李雪林)
(校团委 生命学院)